基督─「給」的人生
      聖誕節真正的主人,不是聖誕老公公,不是為了讓世人有狂歡的機會,也不是單純的為大家在歲末找一個送禮祝福的氛圍。
      誕真正的主人,是耶穌基督, 紀念祂的降生為人類帶來救贖的盼望。1983年的聖誕節,《中信月刊》曾經登過一篇署名「問耕」的作者的一篇名為基督沒有自己的妝舖,《借》的短文,深刻地描寫基督在世的人生意義:
降世時,客店借祂一把乾草;
基督沒有自己的墳墓,
離世時,財主借祂一個石洞。
基督沒有存款,
行神蹟用的餅魚,是小孩子獻的;
基督沒有動產,
當講壇用的漁船,是小村民借的。
基督沒有車子,
進耶路撒冷時借了驢駒一頭;
基督沒有房子,
告別的晚宴擺在別人的樓房。
一無所有是基督:
沒有高帽和金冠,只有荊棘在頭上,
沒有戒指和手套,只有釘子在手上。
一無所留更是基督:
身外的全是借的,身內的全數盡傾;
借─是祂的記號:
給─卻是祂的人生!
        短短幾行卻道盡耶穌基督救恩的真義!願我們在今年聖誕再次默想基督與我的關係,並且將福音再次透過聖誕傳揚出去。在聖誕節該知的事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part2 : 聖誕考古
      聖誕節從紀念耶穌基督誕生到如今,為什麼會有聖誕樹、聖誕食物、為什麼要送聖誕卡,又有個聖誕老人送小朋友禮物呢?……
      全球在進入11月中下旬,各城市的公共場所就充滿了聖誕氣氛,聖誕樹年年比高比美、聖誕卡成為書店賣場的銷售主題、聖誕餐的預訂廣告散佈在報章雜誌中、聖誕老人的各類圖騰裝置,甚至真人裝扮也紛紛出籠……。讓我們追溯由來,尋找真義,用正確的態度及行動,過有意義的聖誕。

聖誕節由來

      聖誕由來,其實眾說紛紜,但較為可靠的說法要追溯到羅馬時代:耶穌基督復活升天後,門徒四方遊走傳揚福音,但卻遭遇極重的迫害,迫害不單沒有讓基督信仰消失,反而是力量的擴散。教會在開始的三個世紀中,除了每主日及每年的逾越節慶祝主的受死與復活外,並無其他節慶。到了第四世紀初,教會中瀰漫著想透過節慶來表達基督救贖的期待,但對於用12月25日這一天過聖誕節,來紀念耶穌基督的誕生,卻有兩派說法;不論是哪一種說法,透過歷史紀錄,我們知道「聖誕—耶穌誕辰」這個新的節日,在第四世紀結束前,已以驚人的速度普及整個西方教會,以及許多東方教會,如今更成為普世紀念的國際節日。這真是一個讓基督徒能向世人分享信仰的好時機及好話題。
      
其實耶穌在哪一天誕生,因聖經上沒有記載,教會的傳承也不可考,因此初代教會,並無慶祝耶穌聖誕的事實。近百年中,有不少學者曾對聖誕節作了極為廣泛的研究,但所得到的結論仍屬揣測。究竟在什麼時候大家習慣在12月25日慶祝主誕生?答案是西元313年之後(君士坦丁時代),引進此節慶的年代目前無法確知,大約在西元330年前後,但以12月25日這個日子來慶祝主誕生的原因,卻有兩派意見:
      一派是「護教性的」說法─因在羅馬帝國時代,基督徒飽受迫害,虔誠的基督徒們想找個機會紀念耶穌基督誕生,卻不能明目張膽,於是有位聰明的傳教士,利用羅馬人祭拜農神、慶祝豐收的「沙登節」暗渡陳倉,就在每年12月25日慶祝耶穌誕生。當時羅馬皇帝訂立此節日,原是祭拜太陽神的節日,但教會認為耶穌才是真正的不敗太陽,因為舊約瑪拉基書四章2節中已預言,基督是「公義的日頭出現」,而基督也自稱「我是世界的光……」(新約約翰福音八章12節),而約翰在約翰福音一章9節中也說「那光是真光,照亮一切生在世的人」。
      另一派意見是推算出耶穌的生日─西元三、四世紀的人特別注意象徵的意義。太陽象徵基督的意識,讓他們以施洗約翰的生日來推算基督的誕生。他們認為約翰在秋分受孕(9月25日),在夏至誕生。依照路加福音一章26節,耶穌受孕在約翰之後六個月,故馬利亞因聖靈感孕應在春分時(3月25日),因此應在12月25日誕生。這也符合太陽運轉的象徵,證明上帝的安排就是象徵真光照耀這充滿罪惡的世界,要驅逐黑暗。
無論何種說法,與其斟酌考古,還不如考量其宣教性,如果這是一個可以帶出基督為世人的罪降生,能帶出救恩的意義,是一個極好的宣教機會,恐怕比考古考量更為重要。

聖誕樹由來
      關於聖誕樹的來源,最多人傳述的說法是:大約在十六世紀,聖誕樹最先出現在德國,德國人把長青的松柏枝拿到屋中去擺設。由於耶穌降生為世界帶來光明,所以,「燈」與「火」變成為聖誕節裝飾中不可或缺的元素。起初人們在聖誕樹上插上蠟燭,現在已經改用小燈泡了。
      另一說是一則傳說:話說很久以前,有一位農民,在聖誕節當天遇到一個窮苦孩子,他熱情地接待了這孩子。小孩臨走時折下一根松枝插在地上,松枝立即變成一棵樹,上面都掛滿禮物,以答謝農民的好意。因此聖誕樹最早出現在德國的聖誕節,之後又傳入歐洲和美國。聖誕樹的種類繁多,有天然松柏聖誕樹、也有人造聖誕樹及白色聖誕樹。每棵聖誕樹上都掛滿琳瑯滿目的裝飾品,但每棵樹的頂端必定有個特大的星星,象徵三博士跟隨此星而找到耶穌,而且按習俗,只有一家之主才可以把希望之星掛上聖誕樹。

聖誕卡由來
      聖誕卡的由來傳說也很多。
      早在1842年的聖誕節,英國的傳教士普力治,用一張卡片,繪了一幅耶穌誕生的圖畫,並且寫了兩句:「祝您聖誕快樂,新年平安。」然後把這張卡片,寄到遠在非洲宣教的好友。亨利考爾爵士看到後,認為這是非常有意義的事,就請畫家毛厄理設計製作了一張卡片,贈給一位親近的朋友。據說這張聖誕卡畫的是一幅美麗的家庭聖誕歡樂圖,在畫的一角,還寫著:「祝您有個快樂的聖誕節,和愉悅的新年。」
      另一說是在1843年,英國一位十多歲的青年亨高爾,在一家雕刻店當學徒。聖誕節時,他因為太忙,沒時間給家人和朋友寫信道賀,便剪了一些白紙卡,再請一位畫家,在紙卡上畫上全家歡度聖誕的情形,並寫上祝賀詞:『恭祝聖誕,並賀新年!』寄給親友。以後他又和那位畫家合作,按照原樣印了一千張,除了留給自己一百張外,其餘的都以一先令的價格賣出。從此以後便有了聖誕卡。
過了一年,1844年英國維多利亞女皇和亞伯王子在倫敦的溫莎堡慶祝聖誕節,邀請王族兒童入宮參加宴會,請柬上印了祝賀詞句,於是歐洲人紛紛仿傚。
1864年,英國的阿爾巴特親王特別推廣聖誕卡,他印製了一千張聖誕卡,開始發售。到1865年,印刷的聖誕卡被大量銷售;起初是由德國彩繪的石版工廠印製以後,運送到英國去,正式發售,再從英國傳到世界的各地,到了二十世紀初則普遍在全球風行起來了。
      早年聖誕卡的圖畫,多半與耶穌基督聖誕有關;現在則是花樣百出。筆者建議基督徒美術人才,努力進入此領域,創作有聖誕意境的圖畫,可以匡正聖誕真正主角是耶穌基督的印象。

報佳音由來
      歷史中最早的報佳音隊伍,應該就是四福音書中的第一個平安夜,在伯利恆的曠野中,天使向牧羊人報佳音的那一幕了。而基督徒這種傳頌耶穌基督降生的報佳音行動,開始流傳的時間可追溯到十四世紀,教會組織詩班,在平安夜挨家挨戶到信徒家門口唱詩,傳頌主降生的喜悅,直至如今,各地教會仍維持此風俗。信徒聽到報佳音的隊伍來到,也會準備許多點心食物分享給他們。

聖誕老人由來
      聖誕老人可能是所有聖誕習俗中,最讓基督徒感到為難的,因為他的出現讓聖誕真正主角耶穌基督被模糊了焦點。
      聖誕老人的來源是,四世紀麥那(Myra,今土耳其境內)的一位名為聖尼可勞斯( Saint Nicolas )的大主教,他曾在羅馬皇帝鎮壓基督教時遭迫害而關進監牢,直到康士坦丁一世登基才獲釋放,卒年不詳,只知是在12月6日過世。中世紀宗教改革之後,由於新舊教派的分離,在舊派中具有崇高地位的聖尼可勞斯,舊派將其忌日,即每年的12月6日定為『聖誕老人節』,在這個節日裡,會舉行一個『男孩大主教』的慶祝節目,選出一位男孩擔任一天大主教,可以在這天行使大主教的權力,他可以身著大主教的長袍、手拿大主教的牧杖,走在遊行隊伍的最前面穿過市區。
      關於聖尼可勞斯的生平記錄十分少,但關於他的傳說卻不斷增多,最著名的一則是他秘密的替三位窮困的妹妹各提供一袋金幣做嫁粧,其中一袋恰巧掉進掛在煙囪旁晾乾的長筒襪裡;因此有人認為這就是傳說中聖誕老人會把禮物放進長筒襪的由來。
      另一個重要的說法是,來自荷蘭第一艘開往美洲新大陸的移民船船首,就刻著聖尼可勞斯的雕像,但是他的名字被改為『辛特克勞斯』(Sinter Klass)了;至於他忌日的前一天(1 2月5日),也就是傳說中分送禮物給孩童的那天,則是荷蘭人慶祝歡樂的日子。而荷蘭發音被傳入美洲後誤唸為『聖弟克勞斯』(Santy Klass),最後變為今日的『聖特克勞斯』(Santa Claus)。
      在荷蘭,聖尼可勞斯仍然是穿著主教大禮服、戴著大禮帽、騎著白馬的樣子;而且一直到十九世紀初,他都還被認定是身材高瘦、威嚴凜凜的形象。到1809年美國作家歐文(Washington Irving)才賦予他新的荷蘭移民的模樣,是一位腰圓體胖,戴寬沿禮帽,嘴裡叼著一支長管大煙斗的人物。1872年美國作家摩爾(Clement Clarke Moor)詩中的聖尼可勞斯則是身著皮毛,臉頰紅得像玫瑰,鼻頭像櫻桃,身材圓滾滾,鬍鬚白得有如窗外的白雪,還加了雪橇及馴鹿在身旁。而政治卡通漫畫家納斯特(Thomas Nast)則進一步將聖尼可勞斯的寬沿禮帽改成軟皮帽。1870年代,美國的聖尼可勞斯和英國的聖誕老爸逐漸合而為一,成為駕著麋鹿雪橇送禮物的聖誕老人。
      當然教會經常質疑「世人已經搞錯了聖誕主人,以聖誕老公公取代了耶穌基督」,這恐怕更多是基督徒的責任,當聖誕老公公充斥在城市每個角落,教會是否也能將耶穌基督為世人誕生的真理,透過各種創意表達,也充滿在城市中呢?運用報佳音?運用裝置藝術?運用行動劇?運用媒體廣告?運用音樂?……如果聰明的商人都可以運用智慧將聖誕商品化,融入人的生活中,讓今天無論是否信仰基督教的人,都能在此節日找到歡樂;如果商人最大的目的只是營利就有如此的熱情,那我們呢,我們豈不應有更大的熱情,要讓世人認識聖誕的真義與基督救恩嗎?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感謝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